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刻苦实践 打破“不可能”——记东风设备汽车零件技术开发部主管工程师朱仕海
2019-08-19

 

 

从一名普通的钳工到高级工程师,入职26年来,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汽车零件开发部主管工程师朱仕海在工作中完成了许多人眼中的“不可能”。实践出真知,朱仕海常用这句有着切身体会的话语鼓励年轻员工,“只有自己亲手去做了,才能知道是‘可能’还是‘不可能’。”

苦练技能,一战成名✕✕

1993年9月,20岁的朱仕海入职东风设备制造厂夹具车间钳工工段工作。

钳工的日常工作要用到十几大类、百余种工具,敲、磨、测之间,每个人的手法技艺都有不同,产品的差别也体现在这些细微的动作中。用“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来形容钳工工作一点也不为过。

朱仕海不满足于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是勤于在实际工作中刻苦实践,磨砺技能。他勤学好问、为人谦和,厂里的老师傅们都很喜欢这个年轻人。

1993年底,刚入职两个月的朱仕海进步飞快,被推荐参加“首届全国青年奥林匹克技术技能竞赛”东风公司选拔赛,在比赛中一鸣惊人,获得第四名,成为赛场上一匹耀眼的“黑马”。

赛后归来,朱仕海对同事们说:“技能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需要持之以恒。”“扎根岗位,苦练技能”八个字,不仅是对他个人成长的真实诠释,也是他对人生信念的追求。

不断学习实践,朱仕海的技能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上世纪九十年代,他负责的底板总成焊装夹具得到神龙公司法方专家的一致好评,该焊装线成功运行,为神龙富康轿车国产化达到40%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他与设计人员共同完成的《神龙轿车车身焊装夹具的研制》成果获得东风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他一人前往成都丰田公司对用户提出的难题进行攻克,最终该项目被日本专家授予“中国质量最佳”项目。

✕✕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朱仕海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先后获得机电工程专业证书,取得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计算机专业学士学位。

2003年,朱仕海参加了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赛前训练正赶上三伏天,为了顺利通过理论考试,朱仕海找出有关钳工专业理论方面的书籍、练习题进行全面系统复习,每天坚持到夜里两三点是家常便饭。实际操作训练更是被选手们称为“魔鬼训练”,每天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好几套模拟试件,考验着选手的体力和耐力。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流淌,身上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手掌被锉刀柄磨出一个个的水泡、每天都是拖着浑身酸疼的身体回家倒头就睡。

随后多年,朱仕海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种技能大赛上先后多次取得好名次。2004年,他参加全国中央企业技能大赛,荣获钳工工种比赛第七名,并被授予“全国青年技术能手”称号。

✕✕

✕✕

2005年4月17日,年仅32岁的朱仕海“喜上添喜”:夺得湖北省第二届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钳工工种第一名,同时从“中级工”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

夺冠后,朱仕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能破格晋升,我确实很高兴,要是按常规晋升要求,我成为高级技师至少要熬到40多岁。”

2006年,在央视《状元360》之“超级钳工”大赛上,选手需要在灌满水的气球上放一张A4白纸,然后用直径为10mm的钻头将白纸钻通,且气球不能破裂。看到其他选手纷纷败下阵来,朱仕海开始琢磨,是否可以利用刀片划纸的原理对钻头进行磨削,然后再加工呢?于是,他重新磨制了钻头,比赛中,他顺利将白纸钻通,气球完好无损,最终摘得桂冠。

“当选手的基本功都旗鼓相当时,必须用出奇制胜的方法来取得突破。”如今,朱仕海把自己多年参赛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以及更多的年轻人。

✕✕

 

从技师到工程师,不断突破自我✕✕

2001年,朱仕海完成了职业生涯中的转型。

这一年,东风设备制造厂汽车零部件业务产能提升,面向工厂内部招聘工程技术人员,择优录取。朱仕海参加了竞聘,从众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从一名钳工变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担负起汽车零件生产的现场和生产工艺编制工作。

新的岗位带来了新的挑战。“虽然有一线生产的‘底子’,但当时工程技术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朱仕海介绍,技能人员更多要确保自身岗位的效率和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则要具备全局的角度,来考虑整个现场和工艺的安排、布局如何科学、合理。

2001年,刚到工程技术岗位的第一年,朱仕海接手了东风设备制造厂平衡悬架生产阵地建设中轮毂、支架两条生产线的平面布置、工艺流程等工作。面对全新的技术领域和全新的工作要求,尚是一名“技术小白”的朱仕海虚心向部门的老员工学习、请教,并利用业余时间翻看技术书籍,查找相关案例。

大家常看到,深夜里,朱仕海的办公室灯还亮着。面对一个个数据、一张张设计图纸,他总是研究了一遍又一遍。“要把别人的经验消化成自己的知识。”朱仕海说。他以现场为重心,边摸索边工作,将实际操作与作业指导书、控制计划等技术文件密切结合,很快解决了物流不畅等各种难题。

✕✕

✕✕

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朱仕海在转岗一年内完成了轮毂、支架两条生产线的平面布置、工艺流程等工作,使平衡悬架迅速达到年产8—10万套的规模,为企业新增产值达3亿元。同时他还编写了《外协件检验工艺卡》、《橡胶轴承试验机的操作规程》等工艺技术文件。

近年来,随着东风设备制造厂进行公司化改造,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市场开拓能力也不断提升。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朱仕海也始终铭记,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在克难攻坚的项目中,他要冲在前,成为“一面旗帜”。

2018年8月份,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汽车零件作业部接到一份出口订单——F4汽车支架项目。这一项目的装配精度要求极高,产品检测标准多达百余项,仅机加检测的标准就达到60余项。

“迎难而上,还要干好!”朱仕海向部门领导表示。经过细心研究,朱仕海发现,螺纹孔的对称度是直接影响装配精度的一环,如何实现对称呢?一遇到困难,朱仕海的钻研劲就上来了。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朱仕海找到了螺纹孔对称的关键特性,并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成功攻关。2018年11月,检查样件成功送出,客户非常满意,快速实现批量供货。

✕✕

✕✕

近年来,朱仕海还承担了很多重点项目。以《东风十四挡变速箱前\后壳体机加工》为例,按计划,要求他们达到年生产能力1.2万套。他通过认证分析计算,设计出加工所需的设备、刀具、辅具,使产能建设周期从2年缩短至8个月。

可在零件加工初期,关键销孔、轴承孔总达不到尺寸精度要求。于是,朱仕海天天泡在生产现场,查看三坐标数据,找规律,反复加工检测。在调试关键时期,朱仕海天天加班到深夜,有时到凌晨。通过对夹具的精度程序进行分析论证,他最终将一个个现场出现的问题解决。

“作为一名技术工程师,我要不断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价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也要始终保持先进,带动员工们为企业发展克难攻坚。”朱仕海这样描述自己身上的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