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融入欧洲新技术 高效组织生产——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机床两大项目即将高质量交付
2018-09-13

▲重庆长安五期项目现场

▲雷诺项目现场

“在机床业务上,我们是欧系品质,国产价格。把技术和品质做好,满足用户要求,就能赢得用户。”对于机床业务已跻身世界竞争领域的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来说,该公司总经理张日新对赢得市场从来都是信心满满。

机床产品更新换代慢,订单从来都要靠“抢”,去年年底,在国内竞争国际化的严峻市场竞争中,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在竞标中成功击败了位列世界第一的德国格劳勃,赢得2.2亿元的重庆长安H系列五期、NE1系列发动机气缸体缸盖机加线项目(以下简称长安项目),加上1.1亿元的东风雷诺汽车HR13缸体缸盖加工中心项目(以下简称雷诺项目),这两个项目都集中在今年4月份至9月份集中加工生产,其中,1.5亿元的项目将于9月中旬交付。该公司高效组织生产的同时,不断融入新技术,高质量满足客户要求。 

引入欧洲概念 在产品中融入新技术 

汽车企业永远把安全和较高的生产效率放在首位来考虑,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作为生产线的制造商,在长安项目中,不断融入“双安检”、“加装松刀保持机构”等新技术,注重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

在长安项目中,桁架的运行安全,关系到未来现场的安全生产,客户提出,能否采用欧洲通用的安全技术标准。为此,我们导入了“双安检”技术。

“双安检”技术,是CNC(即: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从而使机床动作并加工零件。)通过两个独立的CPU对电机的速度与位置进行检测。当电机的速度或位置超过安全速度或位置时,就会通过两个独立的通道去切断电机的电源。与安全相关的信号处理也通过两个CPU进行交互性的检查,以实现更好的防护效果。

接到客户要求后,该公司机床技术开发部控制二组组长、长安项目电气主管胡少方果敢地应下了。“该项目得来不易,我们必须要用我们的实力,向客户证明我们的价值。再难,我们也要攻克。”

为了在桁架上实现“双安检”技术,首先需要对该技术进行文本研究,再进行技术还原,然后用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来实现功能。抱着万难也要搞定的决心,胡少方把这项任务交给了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索强。

虽然生产现场异常繁忙,索强在接到该任务后,利用业务时间,通过对大量的英文和德文资料的查询,很快进入了硬件配置阶段。为了防止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有问题存在,双安检需要每过一段时间对软件与硬件进行测试性的检查。在这个过程中,又是海量资料的查询,和无数次的实验过程,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攻关,最终,该技术得以在桁架产品中成功应用。

“在这些大项目中,通过技术难关的攻克,我们不断积累技术和经验,人才队伍都得到了成长。”索强这样说道。

在长安项目中,不光攻克了“双安检”新技术的应用,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还成功地在加工中心主轴上加装和使用了松刀保持机构,使生产线在投产后,用户每换一把刀,能比原来节省25%的时间,可大大提升用户现场的生产节拍和整条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同时,也将极大地提升东风设备的机床竞争力。

在新技术应用上,东风设备在长安项目中,技术人员大胆创新,在提升零件加工品质方面,开发出“刀柄垫渣在线自动检测技术”并进行技术升级,将相对式检测变为绝对式检测,有效地控制了误报率,使由于垫渣产生的废品率降为零。

高效组织生产 确保按期交付

除了品质过硬,能满足客户要求,及时交付,也很重要。面对这两个任务量大、交付集中的项目,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也经历了一场历史性高产,组装车间分工明确,高效组织生产,全员积极主动,确保项目如期交付。

5月份开始的长安项目共有91台加工中心,雷诺项目10台加工中心外加若干滚道物流的全自动柔性生产线,全都集中在49月份生产,其中长安项目的19台加工中心和全部雷诺项目将于9月份交付。这是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组装车间接到的单位时间内订单量最大,要求效率最高的项目。

“组装车间112人,常年有三分之一的人员在外调试,剩下的人员,要完成这个工作量,必须改变以往的滚动式生产,变为流水线式装配。”组装车间主任蒋波说。

于是,所有需在9月份交付的项目在生产线一一铺开,记者93日在现场看到,这里满满当当,全是待交付的设备。为保证现场装配秩序,车间从主任到钳工主管、电工主管、技术主管,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条理清晰。

在现场,钳工主管陈堰波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调振摆,需要安装钳工、电工先行安装,再找坐标,由于坐标属于检测过程,需要在传感器与刀柄之间找到0.4毫米的间距用于检测,这必须有钳工到场调校,然后再由电气工程师把硬件设置好,把软件编好。在这之前,陈堰波会把每个工序的人员一一安排,到哪道工序,相应人员会按时到位完成自己的工作,然后交由下道工序,大家的配合率都很高,基本没有出现因配合不畅出现的停滞,确保了生产现场的高效有序。

“大家的大局意识都很强,对项目认知度高,责任心强,管理顺畅,效率也很高。”陈堰波对记者说。

高效的生产,需要人才支撑,在该车间,几乎所有35岁以上的员工都是一专多能,都可以负责专机和自动线的调试,这也为现场的有序安排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电工班小伙朱文虎,配合度高,钳工、电工都能上,8月初,用于系统上的断电模块出现连接问题,不能正常开关机,电气主管胡少方要求他在空闲时,配合查找问题。于是平常忙于现场工作的朱文虎,每到周末或有闲暇时间,一测试就是半天,8月底,他终于圆满地解决了问题。

除了采用流水线装配,提高人员负荷度外,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还抽调了4名辅助岗位人员到一线支援生产,同时管理岗全部为一线服务,实现全工序自检,贯彻执行标准作业书,另外,还通过工位器具的改善,提高现场工作效率。

“系列措施,都是为了打赢这场任务量大、交付集中的历史性高产攻坚战。”车间主任蒋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很轻松,因为截至目前,这场攻坚战已经取得了胜利,项目完全可以按照时间节点高质量交付用户。

稍作休憩,也许根本没有时间来做调整,从10月份开始,他们又将迎来一场硬战,明年5月份之前,他们要完成近3亿元的东风日产郑州工厂项目和惠州东本零部件项目。

     项目攻坚战,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