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生产现场的一面旗帜——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荆楚工匠”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装配钳工朱卫东
2018-09-07

三十年如一日,专注于生产现场,耐得住寂寞,潜心钻研,在装配过程中享受极大的喜悦,这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荆楚工匠”获得者——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装配钳工朱卫东的真实写照。“回首过往,我始终不忘初心,未来的路还很长,只有不断学习提高才能不被淘汰。我愿意永远做一名奋斗者。”用专注、用心,把工作做到极致,朱卫东正继续不问归途,在为东风设备事业贡献力量的路上孜孜以求。

           爱钻“牛角尖”  并乐在其中

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组装车间内,重庆长安五期缸体缸盖柔性生产线项目装配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着。该项目共有91台加工中心,是单台设备最多的一个项目,周期却只有六个月,时间紧,任务重。

作为该项目终验收钳工主管,朱卫东每天扎根现场,组织协调各项装配工作,解决各类装配难题和突发状况。

前不久,员工反映加工中心工作时切削液飞溅,造成Z轴导轨生锈影响美观性和使用性,这成为钳工师傅们头疼的老大难问题。

    “有些水带着铁屑进到干区,影响美观性。且空间狭小,防护有一些遮挡,改进的空间不是很大,但本着要把设备做好、做精的原则,没空间,也要找空间,这次我下决心一定要把它拿下。”朱卫东在心里已经给自己下了任务。

    能不能给加工中心Z轴加上一块防护板,阻挡切削液飞溅到导轨和其他干区呢?有设想,就干起来!很快,他制作了一块长方形护板。虽改善了不少,但还是没有完全解决问题。为了看清楚切削液飞溅的方向,他经常蹲在机床下方,一观察就是几十分钟,通过反复比较、研究,终于,他找到了突破口。

“改成一个三角板加一个L板,两块板子就能把铁屑完全挡住。”又攻克一项生产现场的难关,朱卫东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是很佩服他这种精神的,对生产现场所有事情都很认真,相当于‘三不放过’,出现了问题不放过,原因不查出不放过,查出原因后不达到用户标准不放过。”和朱卫东共事多年的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钳工技能主管师陈堰波由衷地表达了自己的敬佩。

像这样的“疑难杂症”,朱卫东还遇到过很多,每次他都能成功化解,成为大家眼中的“救火队长”。

加工线连杆输送滚道的调试,是钳工师傅们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在顶料过程中连杆掉落的问题虽然经过多次改善概率逐次减少,但始终无法彻底解决,严重影响生产效率,造成客户多次抱怨,技术人员也一筹莫展。

2017年,朱卫东负责的惠州本田EQX216项目中再次遇见同类问题,他立下承诺,这次一定要彻底拿下这个难题。为了看清楚连杆掉落过程,他蹲在滚道下方仔细观察,连杆顶起的2秒瞬间产生的微微旋转,引起了他的注意,他通过反复比较、研究,终于找到了突破口,随即制定了改进方案。

通过反复实验连续1440次顶料零件掉落频次为零,现场一片掌声,这个老大难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

近三年来,朱卫东共主管完成多条智能生产线,共计90余台加工中心的装调任务,创造产值2亿多元。       

              用创新思维  寻找更佳解决方案

长安四期缸体柔性加工线项目是朱卫东2016年负责的主要项目之一。该项目涉及产品包括加工中心43台与桁架机械手8条。难题就出在桁架机械手上:为了便于半空维修,每条桁架机械手都会搭配维修平台,但因维修平台安装在桁架横梁上,平台的重量导致桁架横梁变形,机械手无法准确抓取零件。

“横梁变形原因很简单,就是挂的东西太多太沉了。”朱卫东作了这样的介绍,整个桁架呈“门”字状,横梁在上、立柱在两侧,机械手与维修平台过重引得横梁中部向下变形。

当时,项目技术人员出于惯性思维,直接在横梁上增加支撑以提供向上的力抵消机械手与维修平台的重量。但是,两股力量并没有如预期般相互平衡,变形问题依然存在。大家束手无策之时,朱卫东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

他将固定在横梁上的支撑连同维修平台一同拆除,直接将维修平台安装在两侧立柱上,这样维修平台的力量便从横梁转移到立柱上了,从根源上解决横梁变形问题,杜绝了机械手抓取不准确的问题。

“这个方法,打破日常思维,进行了大胆创新,采用长跨度的连接方法,成功将技术人员无法解决的桁架维修平台偏重影响桁架平行精度的难题破解,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说到这里,朱卫东还是一贯的举重若轻。

最终,他仅用1万元成本,就成功解决了原本需要30万元的桁架维修平台的使用问题。就这样,朱卫东不断用他的大胆创新,为企业创造效益。

浙江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的两条底板、机壳柔性加工线项目是东风设备机床业务进军汽车行业以外最大的跨界订单,没有任何经验和参数可以借鉴、参考,难度可想而知。在该项目最后终验收阶段,朱卫东作为项目主管,带领团队成员在客户现场度过了100多个日日夜夜,解决了上百个大大小小的问题,通过智能刀具检测与管理系统、温度差异自动补偿系统、在线自动测量与补偿系统、智能化能源管理等智能控制系统的集成,实现制造过程的高度智能化、自动化,单台人工成本每年可下降80%,成品一次性合格率99.99%,制造精度提高20%,成为目前中国缝纫机行业内最先进的智能生产线,给客户创造巨大价值的同时也给公司带回近亿元的收益。

该项目在赢得客户信赖的同时,更奠定了东风设备与杰克长期合作的基础。

“朱卫东就是一面旗帜,接项目之前,他会吃透技术协议,提前预判和发现不足;现场有问题,他永远冲在最前面,解决问题思路清楚、顺畅,只要他在现场,我们都特别安心。”说起朱卫东,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组合机装配车间装配钳工李锋的眼神里,始终流露着敬佩。

把个人能力转化为团队力量

    “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但如果把自己有限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就等于把一个人的能力放大成一个团队的力量。”在朱卫东创新工作室,他这样说道。

    朱卫东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在他的带领下,大家进行标准化作业书的制定、创新改善、技术攻关等活动。大家达成一致:现在都是集体作业,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过去,只有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才能共同进步。工作室有一句格言: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但一群人才可以走得更远。

近年来,朱卫东将自己多年的宝贵经验无私传授给年轻员工。李峰和王成就是他多个徒弟中优秀的代表。李峰走上了全国职工技能大赛第三名的领奖台,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并被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王成代表东风公司参加湖北省职工技能大赛获得第一名,被授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在表彰会上,被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的王成深深地给朱卫东鞠躬。

   “将自己和其他师傅的许多绝技、作业法,推广到整个车间,整个员工的技能水平逐渐提高,现在工作室已经产生四五十项标准化成果,一大批肯钻、肯学的优秀员工涌现出来。”朱卫东说。

在悉心带徒的同时,朱卫东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注重成果固化,持续推进标准化工作和精益生产理念,先后编写了《DH400加工中心操作与维修》《加工中心自动线常见问题》《多轴箱装配方法和技巧》《加工中心预验收检查基准》等近60份标准作业书和培训教材,利用“名师讲堂”、“学习小课堂”、“创新工作室”等多个平台,对年轻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和经验分享。

2015年至今,朱卫东利用各种平台开展培训近20场,培训员工400人次,为员工详细讲解作业标准以及如何解决安装调试中遇到的难题,设备装配方式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等,年轻人的学技热情有效调动,凝聚力不断增强,全车间形成了“人人讲精益生产,人人践行精益生产”的良好局面。

    2015年以来,朱卫东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共完成改善项目316项,重大技术攻关16项,节省材料和人工成本463.7万元。